在電腦寫作大行其道的今天,有人卻重新拾起鋼筆,是想要滿足一種懷舊的復古心緒,還是在追求一種個性化的身份象征?在這一時尚文化的背后,有很多問題值得人們去探討和思考。
一種“另類”的生活方式
上周六,來自“中國鋼筆論壇”的十來位資深會員又聚集到中關村南大街的一家咖啡廳,開展他們每月一次例行的存筆賞鑒會。“中國鋼筆論壇”是一個成立已有八年之久的網站,最近一段時間,其注冊會員數在快速攀升。對于論壇的老會員來說,鋼筆其實從來就沒有從生活中消失過,因為他們從未放棄過使用鋼筆的書寫習慣。
每次賞鑒會,會員們都會以一字形排開各自手頭新購買的鋼筆。由于加入論壇的時間有早有晚,會員們手中的存筆數量從十來支到近百支不等,大家彼此隨意交流,既做技術交流也有實物交換。“就像集郵愛好者一樣,根據各人喜好,去淘得自己心儀的那款。”32歲的陳彬楠這樣描述其中的樂趣。
陳彬楠是“中國鋼筆論壇”元老級會員,網名叫做“魯提轄”。主業從事進出口貿易的他,于2009年開設了一家網店,專門銷售從國外引進的各式墨水。和人們印象中僅分為純黑、藍黑和純藍老三樣的墨水不同,陳彬楠銷售的墨水色澤各異,甚至還帶有各種香味,如苦艾草、康乃馨、薰衣草等,有近千種之多,每月銷量達好幾百瓶。
只要手頭生意不忙,陳彬楠會盡可能地參加論壇會員自發組織的各種線下活動,他把這些看做是一種休閑方式。“我喜歡午后聊聊鋼筆那些事兒。”以前他在聚會時見到的多是些熟面孔,可是從去年底開始,越來越多的新人加入進來。今年春節,正在念大學的弟弟從陳彬楠的手里買走了數百支鋼筆,“他告訴我,他們班有近一半的學生開始重新接納鋼筆。”
鋼筆的價格懸殊很大。清華大學物理系教師呂嶸也是一位資深“愛筆人”,他認識的一位網店店主,每月賣出的鋼筆數量都不下一千支,剛剛過去的春節更是賣出了接近兩千支,其售價從百元到萬元不等。“比如小學生主要使用10元左右一支的鋼筆,墨水也是在幾元錢一瓶;而一些白領則是名牌鋼筆的主要消費者,他們一般購買國外名牌,價格在上千元至一萬元,而且使用時非常講究,墨水、墨水瓶必須同品配套。”
一個記錄個性的“玩具”
這些年,陳彬楠漸漸發現了一個規律:“現在用鋼筆的人少了,可玩鋼筆的人多了;賣鋼筆的人少了,可藏鋼筆的人多了;買鋼筆的人少了,可愛鋼筆的人多了。”更重要的是,人們從起初注重某款鋼筆的工藝、材質、設計等,漸漸回歸到了使用鋼筆書寫本身上來。他這樣解釋鋼筆書寫的魅力之源:鋼筆與紙之間為純摩擦力,而圓珠筆或中性筆前端的圓球與紙面之間形成球形摩擦。那種鋼筆筆端從紙面劃過的聲音總是令他難忘。
在他看來,如今,打印機、復印機、掃描儀,以及中性筆的大量使用,都讓人們使用鋼筆的頻率減少了。“但寫字少了,卻也意味著寫字變得更為重要了。比如打印完之后,簽上筆跡才會生效。”他說,每每寫日記或動腦子的文稿,他都離不開鋼筆,要是用電腦打字的話,會顯得不流利,而且往往會發現前面寫了相當多的廢話,“符合你思維方式的恰恰是鋼筆,它能約束你的思維進度,最大效益化呈現你的所思所想。”
上海大學建筑系教師莫弘之是“中國鋼筆論壇”的創始人之一。在他看來,鋼筆正好滿足了每個人都希望手頭有一兩件玩具的夢想。他覺得,鋼筆的每個痕跡都是與使用者的實時互動,就像是使用者身上某個密不可分的部分,時刻記載人們的成長歷程,并且會具有深深的個性化烙印。“鋼筆不是出成果,而是出草稿。在電子化辦公的時代,這就是真實寫照。但正是這個出草稿的過程,是尤為關鍵的,也值得每個人牢記在心。”